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第4/20页)
带比较松驰,就出现了“汉兴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则民人给家足”的景象。 ??此後虽然王朝兴废无常,集中统一与分裂割据交错出现,多民族斗争融合变动频繁,但是,秦制定的“皇帝—公卿—郡县”的官僚政治结构及其制度,和基本统治模式并无更改。故谭嗣同叹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仁学》卷上。恽敬也感慨讲:“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 《大高山房文稿》卷一《三代因革论》。 ??3.思想文化的统一 ??以汉族为主体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统一,始於秦汉时期。秦以前的中国文化,原始文化之外,就是夏、商、周三代文化,孔子讲:“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为政》。可见三代的文化,基本是一个体系,其依次承继,而又有所发展。不过,当时王畿的范围是有限的,其周围分封的诸侯和“蛮、夷”则因地理或民族的障碍被分割为一块块相对独立的地区。在这种状态下的文明,自然是各地区相差悬殊。 ??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割据,原来的礼乐制度破坏,居住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诸民族,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异愈来愈大。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境内存在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圈,如长江中游的楚文化,长江下游和淮水流域的吴文化、越文化,黄河下游的齐鲁文化,华北平原的燕赵文化,晋汾地区的三晋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陕甘的秦文化等等。就风俗习惯而言,南方的“断发文身”、“披发左衽”,明显与中原的“宽袍博带”、“束发冠巾”迥异;当时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