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第3/38页)

则有武冠,又称赵惠文冠,秦灭赵後,以赵国君王之冠赏赐近臣。汉朝沿用,又名武弁,是汉代武官戴的冠帽(图10)。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用赤黑色貂尾,王莽时改用黄貂。鶡冠,汉代武官所戴冠帽。俗称谓之大冠,在冠左右加插双鶡尾,叫做鶡冠。 鶡是一种性情凶狠顽强的鸷鸟,它的特点是一旦与敌手相斗,必然至死方休。所以取其勇敢之意。汉代时五官左右虎贲、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虎贲、武骑等官都冠这种冠帽。樊哙帽,是以汉将樊哙的名字所命名的冠帽。当年,项羽举行鸿门宴,当汉高祖刘邦的武将樊哙得知项羽有杀刘邦之意时,一时怒起,撕下衣裳,裹住铁盾戴於头上,然後冲入军门立於刘邦之侧。铁盾扁平形状,所以此冠帽也如此。

    ??另外还有爵弁、皮弁、方山冠、却非冠、术士冠、却敌冠、建华冠等等,均各得其所,不得随意戴用。汉代的这套冠服制度,以後为历代所沿用。直至明朝末年才有所损益。

    ??百姓不戴冠,用布包头称“巾”。秦人尚黑,常以三尺黑布包头,所以百姓称为黔首。这时,人们留全发,对束发之帻也十分讲究。帻,本来是古者卑贱执事者不戴冠时的束发之布,用它把四周头发束起,不使蒙面。《汉官仪》曰:“帻,古者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又《渊鉴类函》引《汉舆服志》曰:“古者有冠无帻”。看起来,帻本是无冠阶层的头饰。概括起来一句话,其身份就是“卑贱执事”一类了。但是,从秦朝起,已有“加武将首饰为绦帻,以表贵贱”的做法。到汉文帝时流行把帻连做在冠上的风气。帻正式进入庙堂纳入礼仪,是在汉元帝时,蔡邕《独断》曰:“汉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