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第2/38页)

贵族的冠帽在汉代已是分门别类,等差鲜明,仅载入《後汉书·舆服志》的就有十八种,其中主要的有长冠,又称孔氏冠。高八寸,广三寸,以黑纱、笋壳等为材料制成。这咱冠的式样因为是汉高祖刘邦发迹前所制,所以作为祭服,并规定贵族爵位没有达到“公乘”以上者,不能戴。汉朝时将爵位分为二十等,公乘为第八爵,即可以乘坐公家的车子者。委貌冠,同古皮弁制。长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状犹如一个倒覆的杯子。用皂色丝绢制成,是汉代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时所戴的冠帽。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所谓山、述,是指在冠梁与展筒之前隆起如山形的部分。梁即冠上的横脊,展筒即以(纱类本为冠内韬发之用)为筒,裹於梁及柴柱。汉代百官於月正朝贺时,皇帝所戴的冠帽。远游冠,形制与通天冠大致相同,但有展筒横之於前,没有山、述。这是汉代诸王所戴的冠帽。进贤冠,是文士儒生所戴的帽子,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长八寸。汉代文官也以进贤冠的冠梁数区别官阶高低。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吏都是一梁。由於进贤冠装梁的展筒较窄,因此所装梁数不能过多。高山冠,也叫侧注冠。是汉代中外谒者、仆射、行人使者等所戴。形状也大致与通天冠相同,但顶不斜却,高九寸,无山述和展筒,据说原来是齐王的王冠,秦灭齐後,将齐国君王的冠帽赏赐给群臣。法冠,本属楚国之冠,秦灭楚後以其君王之冠赏赐给御史。法冠是以纚为展筒,铁为柱卷。又称柱後惠文图10武弁大冠冠,或叫做獬豸冠。取意獬豸,獬豸是神羊,能别曲直,敢於公正处世,所以以神羊形象为冠,冠上作一角状,是汉代执法者所戴的冠帽。

    ??武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