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_第二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2) (第6/9页)

关键。如果澳门文学概念仅仅是将人们的视线引进澳门,并局限於澳门,关起门来营造自身的特色,则澳门文学形象的建立就会归於失败,由此造成的牵累可能是这样的尴尬与悖论:如果勉力打造和建构澳门文学形象的“澳门文学”概念,怂恿并鼓励了澳门文学“足不出户”的基色和基质——大部分写作者满足於在澳门写作和为澳门写作,写作心态呈现出的自呈其才、自赏其芳,以及在传统诗文世界中常见的相互酬唱。新文学兴起之初,陈独秀等先驱者竭力否定旧文学传统的便是这小范围相互酬唱的写作习惯和文学交往方式,当时蔑称这样的文学为“酬唱体”。如果强调澳门和“澳门文学”这种小范围、小世界以及小制作的心态,使得我们的当代文学创作重新捡回了“酬唱体”的文学心态——这不仅令人遗憾,而且颇觉悲凉。

    ??“澳门文学”在澳门学总体上的学术定位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澳门文学形象的提出更开启了让人们走出澳门,放眼世界的思路与胸襟,但这一切都要在克服狭义的澳门文学视域,进一步开阔我们的汉语新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视野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否则,它可能就会成为澳门文学写作者自我设限的理论依赖、不思进取的理论借口、越来越普遍的“酬唱体”写作心态的逋逃渊薮。澳门文学形象的确立有赖於走出单独概念中的澳门文学,而呼唤着在“澳门学”的整体意义上把握它的文化属性。

    ??二、澳门文学的基本生态

    ??澳门文学在整个汉语新文学界具有特定的文学生态意义。而澳门的移民文学家在这一生态中的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