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_第二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2) (第7/9页)

义尤为不能忽略。澳门虽然不是一个大都市,或许因为靠着大海的缘故,能以相当的胸襟接纳来自各方的文化与来自各地的文化人士。这是一个在文化上基本不设防的现代城市,文学方面更是如此,因而任何时段的移民文学都能够借此得到一定的发展,并融进澳门文学的矩阵之中。当然这个矩阵是否真的已经形成,这本身就是个学术问题;这个学术问题的解析也还是涉及澳门的文学生态,以及这一生态中必然包含的移民文化与文学因素。

    ??澳门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以开放性着称的地方。它的被开发和发展都与各种被动的和主动的开放性密切相关。各种向度、各种动因的开放性使得澳门以一种与这个城市规模并不相称的包容气度迎接、吸纳各路移民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移民文化。然而这种移民文化并不能真正改变澳门地方文化的基础与习惯,唯其如此,澳门移民文化才得以被迅速接纳并生存、发展。

    ??澳门文化的基础与习惯或许表现在对文学职业化的漠视。这使得澳门文学作为一个话题长期被忽略,甚至作为一个概念也使用得非常谨慎。澳门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矩阵,其存在或成形的合法性之所以曾受到一些怀疑,以至於1983年才开始讨论如何建构“澳门文学形象”,是因为人们过於重视文学创作的风格特征和标志性成果。其实,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学现象,澳门文学早就形成,并且已经拥有了自身的形象。这个形象可能包含它的“非专业性”(即李观鼎教授为澳门文学批评所概括的“业余性” ),一度是没有通常意义上鲜明风格与个性建树的形象。如果人们认为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