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权策天下_第19章 走着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走着瞧 (第6/7页)

山顶上或平地转折处,专为传递军情之用。如有敌情,白天燃烟,晚上举火。修筑在重要地段或关隘内外交通方便,利於运动、易守难攻之地,作为屯兵、储粮、支援作战、掩护纵深、控制要害的依托。

    城墙高大并设有敌台、烽火台、城门等,构成完备的防御体系。充分利用沿线有利地形,形成了沿岭筑城,断谷起障,凭险置塞,扼控要冲之势。在山地,城墙大多构筑在蜿蜒崎曲、易守难攻的山脊或峡窄的川谷;在平原则尽可能修筑在河流、沼泽等障碍地形的後侧并尽量缩短与山地的距离;在乾旱荒漠地带则修筑在便於控制交通线、居民地、水源和垦植区的地方。

    为了控制重要交通线和军事要点,加强对主要方向上的防御,向修筑了多道城墙,形成了纵深梯次配置。沿线设重兵戍守。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东南西北四门各有城楼、箭楼、闸楼三座,全城敌楼98座。

    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入。晚上吊桥升在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城门外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闸楼後边是箭楼, 高30余米,外面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