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走着瞧 (第5/7页)
中,废寝忘食,随着他俩到处奔走视察,短短两天功夫,就已经摸透了北疆大部分情况,折子上密密麻麻的记载所需要的记录,洪师傅将凌珑写满的折子塞满两包裹,随着两人接触越来久,洪师傅对凌珑越来越佩服,果然还是将军有眼光。 凌珑站在成楼负手远眺,赞叹古代防御工程的鬼斧神工,一身白衣飘飘,身姿潇洒如仙人。北疆军营建在50公里的外城,北疆外城作为由大夏历代帝王和边陲建立的重要防御工程体系,主要是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和城堡等组成。 关隘,是长城的要害部位,防守重点。多设在高山峡谷等险要之处,或河谷会合转折之地,或平川往来必经之路,扼守要冲,利於以少数兵力抵御较多的敌人。 城墙,是外城的主体,其走向、高度和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一般高7~8米,下宽上窄,墙顶宽4~5米。墙身内部每隔不远有券门,用石梯上下。墙顶靠内侧,有约1米高的宇墙,靠外侧有2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有一个t望孔,用以观察敌情。垛口下有一个射孔,供射箭用。 城台,分墙台、敌台和战台3种。墙台突出於墙外,外沿有垛口,台上有遮风避雨的铺房,是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敌台分上下两层,下层有砖砌券室,可容10余人住宿。上层有射孔和t望孔,有的还有放烟火的设备。战台修筑在险要之处,上层有垛口、t望孔和射孔,下层储放弓箭、弹药等武器。 烽燧,亦称烟墩、烽火台、亭候等。它与城墙结合或建在城墙之外。大部分位於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