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释奴止戈 (第4/10页)
心中的戈矛。 降民为奴,桎梏锁住的不仅是他们的躯体,还有他们的灵魂和尊严。 自由和尊严同时失去,大魏得到的只是廉价的劳力,换来的却是天怒人怨,刻骨仇恨。 有多少奴隶,就有多少仇敌。 陛下睿智仁慈,何不止住降民心中的戈矛,化仇敌为子民,百姓归心,为大魏所用。 所以,释奴止戈,乃经国远猷,长治久安,富国强邦之大计。” “经国远猷,富国强邦之大计?”拓跋焘微微颔首,越听越有兴趣,看顾倾城的眸眼更亮。 顾倾城点点头,继续道: “大魏几十年来,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劳民伤财,却只占据北方半壁江山。 如今天下三分,刘宋屡战不下,柔然逐而复返。 大魏夹在南北之间,卧榻左右,皆有虎狼虎视眈眈。 西楚霸王勇冠三军,更有贵族血脉,可谓天时地利占尽,却独缺人和。其勇猛过人,却杀戮过重,过於残暴。 而市井之徒刘邦,没有天时地利,却独享人和,若论实力,於项羽不堪一击。 可是他能笼络民心,爱民如子,所到之处,皆受人拥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大魏初立,以战俘为奴,以此立威,权宜之计,未尝不可。 如今大魏雄踞北方,若长此以往,墨守成规,仍然以降民为奴,战俘饱受凌辱,只会令所有夷族外邦,拚死抵抗。 他们为国战死,还可享有尊荣,成为大魏战俘降民,却生不如死。 如此一来,他们哪怕是可以投诚归降的情况下,还是誓死作战,负隅顽抗。 其实,老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