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释奴止戈 (第3/10页)
里,评价竟如此之高,竟可比秦皇汉武。 “倾城,怎不往下说?”拓跋焘略为失望的问。 “陛下说话不算数,倾城再说又怕掉脑袋,还敢继续说吗?”顾倾城撇撇嘴,竟有些耍小孩子性子了。 “呵呵呵,你尽可畅所欲言,朕恕你无罪。”拓跋焘呵呵笑道,眼眸带着浓烈的欣赏。 得到陛下的允许,顾倾城再一整方才嘲笑的脸色,一本正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释奴。诚如高阳王所奏,只是释放降奴,让他们成为大魏子民。 犯上作乱,作jianian犯科之人,戴罪之身或诛或为奴,这是律法,无可厚非。 但败国降民沦为奴隶,降民自身固然可悲可叹,大魏得到大好子民,却误将宝玉当顽石,犹如买椟还珠,实在令人惋惜,此乃大魏大大损失也。 降民没有错,更没有罪,他们只错在跟了个失败的国君,生在个不够强盛的国家。 战国晚期的秦国,之所以能崛起,国力比其他六国越来越强盛,脱颖而出,统一天下。 因为秦国不但以作战时歼敌的头颅多寡作为战功,秦人勇猛,自是锐不可当。 秦国取得新领土後,还会将战俘释放为庶民,迁居到新领土。所有战俘一视同仁,成为秦国的子民。 如此秦国逐渐兵强马壮,越来越骁勇,踏平六国,一统天下,自然是意料之中。 丫头曾跟一位大山大叔拆了个王字,那位大叔懂得上达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性者,王也。缺一不可。失去老百姓拥护,没了根基,给谁当王去? 所以子民百姓自然是多多益善,才能富国强邦。 止戈,并非要大魏不抵御敌侵,天下没有一统,就免不了会有战事纷争。 倾城所说的止戈,是要止奴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