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411章 木牛流马,南中叛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 木牛流马,南中叛乱 (第6/10页)

有大车的五分之一。但好处也很明显,一个是运粮速度快,另外一个自然是成本低、效率高。

    ??“嗯。”

    ??沈晨觉得很有道理,点点头道:“可以试一试。”

    ??“那便如此。”

    ??诸葛亮说道:“我先将图纸以及物品画出来,晓卿可去褒斜道先布置据点,待我把实物做出来之後,自可一试。”

    ??“好。”

    ??沈晨应下了这件事情。

    ??当下二人分头行动,诸葛亮开始制作运粮的用具,沈晨则前往褒斜道选定据点。

    ??这件事情关乎到北伐能否顺利展开,马虎不得,因此沈晨十分用心。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的时间内,他顺着褒斜道再一次北上至斜峪关,沿途六百里,命令士兵选非栈道处,修建营据。

    ??而栈道往往都是几十里一个阶梯,为防止车轮过不去,他就命令在凿壁上用凿子开出石洞,遇到来送粮的士兵已经到了,但前面来接粮食的空车队还未到,就可以先把粮食放置在石洞据点,再往返回去。

    ??相比於修筑栈道,开石洞可简单得多。因为栈道就是在悬崖上挖出石洞,然後用木头并列出道路,下方还要挖出洞口,用卯榫结构将下面的支撑木与上面的木头连接组成。

    ??古先民不仅在智慧上令人叹服,在劳动结果上,亦是令人惊叹。至少像这样在悬崖上开辟的栈道,即便是机器来都不一定能做好,古人却能做出数百里,可见为了这些道路,他们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修建出来。

    ??等到章武四年六月份,沈晨从斜峪关回箕谷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在箕谷建立起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