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论汉末教育环境推行科举的可能性! (第6/12页)
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 ??“其全文押韵,没有重复字,句子有七言、四言、三言等,既便於记诵,又切合实用,流传非常广,是自汉到唐的主要识字课本。” ??“.” ??“至於精舍,相当於民间的太学,是由经师大儒教授,比如说郑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 ??“精舍弟子分为两种:一为及门弟子,是亲身来受教的;二为着录弟子,是把学生名字登录在有名望的大师门下,不亲自听教师讲授,是属挂名求学。” ??“.” ??刘辨实在是没有想到。 ??在汉朝的教育体系与环境中,居然可以找到现代的踪影。 ??而且,在专家介绍过以後,刘辨甚至感觉,所谓的知识被世家豪族垄断,其实没有想象中那麽严重,毕竟私学盛行,不少贫寒人士是有机会学习的。 ??这的确让刘辨大开眼界! ??“当然!” ??紧跟着,军师联盟强调道:“太学的教学制度,虽然并不严密,也没有规定学习年限,更不注意考勤。” ??“但有一点,对咱们推举科举制,却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它非常注重考试,用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太学创建之初,汉武帝便规定,用‘设科射策’的方法,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史称之为‘岁试’。” ??“所谓射策,即抽签口试问答;而所谓的设科,则是按照试题的难易,分成甲乙两科,学生可抽签应试,签上写有试题。” ??“按照考试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