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第4/12页)

一二《平帝纪》;婚仪则被纳入儒家模式,要求与传统六礼完全相同。这是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制定的婚礼制度。即使是人们日常穿着的“衣”,汉儒也根据经学强调衣着尊卑等级,如董仲舒和班固都提出,“王者必复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白虎通·衣裳》。在行的方面,王莽曾“奏为男女异路之制” 《汉书·王莽传》。;又据《白虎通》记载,汉人乘车尚须遵“车教之道”。 而这种“车教之道”就是“礼”。

    ??经过两汉统治者的大力整肃,使得汉代的异地异俗开始出现趋同的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地出现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格局。汉族各居住区的衣、食、住、行,婚姻、丧葬以及其他的礼仪习俗,都逐渐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形态。

    ??然而,在两汉这种基本统一的格局下,各地的风俗、习惯在具体的细节方面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采。正如《汉书·地理志》所曰:代(代州)、石(石邑)之地“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jianian,不事农商”;“中山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 “上谷至辽东”,“民雕扞少虑”;齐地“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有“大国之风”;邹鲁“俗好儒”,“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西楚“其俗剽轻,易发怒”, 《史记·货殖列传》。如此等等。

    ??与此同时,除夕、元旦、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主要岁时节日的习俗内容也於两汉时期基本定型。如年俗,最能显现年俗文化内涵的贴门神、挂桃符、逐傩和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