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第2/12页)

严格意义上的节日形态。首先,当时的节俗并不像後世演化的那麽欢天喜地,称“佳节良辰”,而都是些极不吉利的日子,各有所禁忌,非“凶”即“恶”。其次,当时民间宗教信仰仍多停留於自然崇拜阶段,所奉的神明实际上都是“灵物”,而不是人格化的神,且又多又杂。诸如牵牛织女、文昌紫微都是星宿,门灶等也只被视为有“灵”而非有“神”。也就是说,当时的许多信仰崇拜现象还停留在“万物有灵”论阶段,还未进入“多神”论阶段。还有,人的因素也很少渗入其间,节俗的人情味很淡,历史的积淀还未在节日风俗中显现出来。这些虽阻碍了当时节俗的定型化,但也为後来汉族风俗形成时节日习俗的固定化和模式化作了足够的准备。

    ??进入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数百年间,战乱不息。社会大变动,使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格局被打破了,“周末崩离,宾射宴飨食之则,罕复能行,冠婚饮食之法,又多变迁。” 《晋书》卷21《礼志》。这种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也不利於风俗文化的充分展开和显现。秦汉之前,除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原风俗外,我国境内还存在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性风俗,其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中原、齐鲁、燕赵、荆楚、吴越、巴蜀等地的风俗文化各自都有本身的特色。因此,风俗文化的融合和定型尚有待於国家统一,只能留给秦汉了。

    ??1.汉族风俗在秦汉时期的初步形成

    ??秦王朝建立後,疆域在“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风尚习俗难免千差万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