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第4/39页)

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其特点是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便於举步又不致内裤外露。孙机:《深衣与楚服》,《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1期。这种深衣缝制容易,穿着方便,既利於活动,又能严密地包裹身体,於是逐渐在各阶层中流行开来。《礼记·深衣》云:“圣人服之……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槟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孔颖达疏:“凡深衣皆用诸侯士大夫,夕时所着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据考深衣早在商代低层社会中已出现,前举安阳殷墓出土玉人立像双手拱置腰前,身穿长袍,交领右衽,前襟过膝,後踞齐足,内裤稍露。《礼记·内则》云:“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可见深衣最早可能滥觞於低层社会缝制简单的连衣。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9月版。

    ??《礼记·深衣》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见土。”深衣由短不能露出肤rou,长不能及於地面,一般下垂到足踝部,上窄下宽,为圆形,长1尺2寸至腕,领为矩形,裳由12幅构成,以应1年有12个月,喜在领、袖、襟、裾等部位镶以彩色边缘,衣料多用麻布。战国时的中山国遗址中出土了一件人形铜灯的人就是身着宽袖交领长袍,右前襟掩在下面,左前襟压在下面;衣襟的左下部横向接出一条三角形曲裾向右缠绕在身体上,尖端掩在背後或掖入腰带下的标准深衣。

    ??图7楚国女子足不外露的深衣战国之时,南北深衣各具特点,北方的深衣衣袖窄长,上衣紧贴身体,下面的衣裾宽大,如在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陶器残片,山东临淄出土的齐国漆盘上都有穿这一类深衣的男女人物。南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