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七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秦 (第3/25页)

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明清时期则有大量的考索式风俗着作出现,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日下旧闻》,全书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城市、风俗、物产等十三个门类,其中“风俗”为第十一门,重在岁时节日从立春直到腊日,引书上到先秦的《周礼》,下到明清的《野获编》《帝京景物略》《北京岁华记》《燕北小记》《燕都游览志》等,可谓集了清代中叶以前燕地风俗书籍之大成。《日下旧闻考》扩大了原书的篇幅,“风俗”就用了3卷的篇幅,将原书的60余条扩至180余条,使之成为清代记述和考汇北京风俗的最完整的资料总集。在汉族风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独特贡献。另外,还有《通俗编》,记录和考索我国丰富的民俗用语和风俗事象,系编着者多年用力搜索有关书籍和见闻积累所得。其中分时序、伦常、仪节、祝诵、行事、交际、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俳优、故事等卷,记录和考证风俗最详。而清代余怀的《妇人鞋袜考》、蔡子嘉的《历代服制考原》、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毛先舒的《常礼杂说》等则分别对历代服饰、礼仪、娱乐等习俗资料加以汇集和考证,均具有独特的风俗学术价值。

    ??从附录式,到考索式,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风俗研究所走过的基本历程。而到了近代,直到张亮采《中国风俗史》的出现,则表明我国的风俗研究已进入系统、综合、思辨的新时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风俗学研究真正出现。

    ??二、汉族风俗史的研究

    ??汉族风俗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经十几年努力探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汉族风俗史的研究中必须注意风俗的民族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