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第3/21页)

张长辕的犁,一人扶犁并驱牛,这是汉代牛耕的最通常的形式(图3)。

    ??“二牛三人”的耕作形式,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武帝末年实行代田法,用耦犁之後,“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畮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邓展注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畮,於古者十二顷。古百步为畮,汉时二百四十步为畮,古千二百畮,则得今五顷。”三人种五顷,较之“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畮”《淮南子·主术训》。,其劳动生产率有了显着的提高。

    ??秦汉时期还出现了耧犁,又称耧车,是一种可将犁地、开沟、下种、覆土等工作一次完成的农具。当时在北方可能已广泛应用,如山西平陆枣园村的汉墓画中有三足耧;《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壁画》,《考古》1959年9期。陕西富平 《陕西省发现的汉代铁铧和土》,《文物》1966年1期。、河南郑州古荥镇 《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北京清河朱房村 《略谈北京出土的辽代以前的文物》,《文物》1959年9期。都出土有汉代的铁耧脚。与耕犁用二牛牵引不同,壁画中的耧车只用一牛牵引,这显然是由於牵引耧车所需的力远比牵引耕犁所需的力为小之故。

    ??汉代普遍施用了铁犁牛耕,其耕作范围主要在北方旱地区域。南方的长江流域,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耕作方式与北方迥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未采用铁犁牛耕,而是“火耕水耨”。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书·地理志》曰:“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盐铁论·通有》亦有类似记载,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