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 (第21/21页)
,引谢承《後汉书》。。东汉桂阳太守茨充“教人种桑蚕,人得其利”,史称“至今江南颇知桑 蚕织屦,皆(茨)充之化也”《後汉书·卫飒传》李贤注引《东观记》。。与此同时,蚕桑生产还扩展到西北边鄙之地。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画有采桑图,表明当地田庄有蚕桑之业吴荣曾:《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反映的东汉社会生活》,《文物》1974年第1期。;甘肃嘉峪关汉晋墓出土的画像砖中,也有不少画面反映出有关蚕桑的内容《嘉峪关汉画像砖墓》,《文物》1972年第12期。。 ??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年),每年“均帛五百万匹” 《史记·平准书》。,反映了当时蚕桑之盛。秦汉时期的桑农中已开始流行地桑法,《泛胜之书》曰:“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出。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叶形较大,叶质鲜嫩,采摘省工省时,种後次年即可采叶饲蚕。又有蚕室人工加温法,仲长统《昌言》曰:蚕“寒而饿之,则引日多;温而饱之,则引日少”。“引日多”,即拖延老熟时日,会导致上簇不齐,采茧先後不一,诱发蚕病。为给蚕创造温饱条件,西汉已始用人工加温法,“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汉书·张汤传》颜师古注。。另据《淮南子·泰族训》曰:“原蚕一岁再登”,说明已有二化蚕出现,一年已能养二次蚕,大约在东汉时候,人们已开始饲养柞蚕。光武建武年间(25~56年),“野茧、谷充给百姓,其後耕蚕稍广”《宋书·符瑞志》。。已是有目的地采集野蚕茧,分发给尚未利用野蚕的地方去放养繁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