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七十二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後 (第12/17页)

些仪俗有关,如孩子幼时,寄名给神佛仙道的,则此时要“还俗”。若求子、三朝、满月、百日、周年及其他时间曾向神佛许过愿的,则此时要“还愿”。山东《解县志》载当地还愿仪俗曰:“解俗於生子十二岁,洁粢丰盛,张灯结彩,往祭後土庙,俗谓之献娘娘。五龙庙後土峪最盛。是日,亲族来贺者若乾人,里党来贺者若乾人,烹羊羔,极其欢宴。富者甚有演戏数日,酬谢後土,谓之‘还愿’。” 《山东民俗》。

    ??11.成年礼并入婚礼

    ??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民国时期,传统的冠礼已极为少见。劲挺《延安风土记》载,延安人婚礼前三天行冠礼,“新郎挨户拜族里长者,为长者斟酒。亲朋共饮,新郎的父亲为儿子加冠。次日,用红纸写‘乳名××,今值弱冠,更为官名’,贴在门前,表示成人。” 劲挺:《延安风土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版。这里的冠礼几乎是与婚礼合并的。陕西泾阳也间有师其意者,“16岁为成人,亲族馈遗称庆;为父兄者,则倩人字之”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陕西》。。是极为简化的形式。

    ??女子成年礼仪叫笄礼。民国时期笄礼已废。但在婚礼时的“开脸”仪式,则有着强烈的“成年礼”意味;另外民国时期的民间女子,婚前多梳长辫,婚後则扎发髻,当是古代笄礼之遣俗。

    ??二、婚姻风俗

    ??1. 自由恋爱出现

    ??辛亥革命以後,社会风气大开,新式婚制逐步流行开来。如在浙江定海,“流行一种新婚礼节,既无所谓文明结婚,士族多仿行之” 民国《定海县志?方俗志》。。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於商埠行之,乡村尚少” 民国《镇海县志?风俗》。。在江苏武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