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刺杀偷听祖龙,教扶苏_第156章 请假最後一天,明天开始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请假最後一天,明天开始更新 (第7/7页)

念在春秋时期已广泛使用,孔子却赋予“仁”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据《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他又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所以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仁”表现於现实 之各种关系的具体准则,就是“礼”。孔子把礼视为维护旧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认为它是区别华、夷的标志。对於周礼的完美,他赞叹不止。但孔子重视周礼着眼於大节,细小之处也有所损益。他认为维护周礼,须从“正名”入手,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无所措手足”。

    ??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他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认为过分的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他反对“不教而杀”的纯任刑罚的苛政,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了实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这就突破了奴隶制度的“礼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亲亲”原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孔子很重视道德修养,他要求人们“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认为必要时可以牺牲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中庸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为此他主张对性格过於进取的人加以遏制,对性格谦退的人加以促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