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7章 印度行 (第5/7页)
夹在坎大哈波斯人和喀拉特汗国两大势力之间,而且地贫人瘠,哪有本钱敢跟齐国人相争。 况且,往来通行的商人驼队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外面世界的各种稀奇玩意和急需的粮食,多少也改善了他们的落後而又封闭的社会状态。 这段艰难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两百余公里,但仍旧走了半个多月,就在易卜拉欣·汗感到万分绝望之时,整个驼队终於进入了喀拉特汗国境内。 这个由俾路支人建立的汗国如今俨然已沦为齐国人的保护国,所有的内政、外交和军事基本上都被齐国人所控制。据说,就连汗国继承人的确立,也必须经得齐国人的认可和同意,方能“合法”地继续统治这个国家。 当然,在齐国的支持下,喀拉特汗国也获得了快速而平稳的发展,统治的领土范围也从六十多年前刚刚从莫卧儿帝国独立出来了仅限於胡布河沿岸狭长一段,迅速扩张至整个俾路支地区,不但侵占了大量原属於莫卧儿帝国的领土,还向西延伸至波斯萨法维帝国的锡斯坦边界,成为该地区举足轻重且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国”。 不过,对於这种毫无自主权力的傀儡汗国,易卜拉欣·汗是不怎麽瞧得上眼的,事事都要依从齐国人的吩咐,要想做出某些重大决定,还得要看齐国人的眼色,想想都是很憋屈的。 也不知道,这些愚昧而又野蛮的俾路支人为何会对齐国这般恭顺,甘愿成为齐国人圈在围栏内的一群“绵羊”。 在喀拉特汗国境内又走了一日,便抵达了汗国的都城基达(即巴基斯坦奎达市),一座位於河谷地带的新兴城市。 喀拉特汗国以前的都城是胡兹达尔,虽然地处汗国中心位置,但深处山岭之中,交通不便,遂於二十年前,听从齐国人的建议,将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