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谈儒 (第2/4页)
口道:“谋略,即计谋策略,指人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力量来创造致胜的条件,也可说是为获取利益和优势而做的积极思维过程。能理解得了吗?” “能。” 上官澈便笑着摸摸她的头,继续道:“自古以来,无论治国、作战还是谋生,都需要用到谋略,关於谋略的学派也有许多,最有影响力的乃儒、道、法三家。儒家主张行事要符合人性与道义,认为人应有六德(智、信、圣、仁、义、忠),提倡德治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 “儒学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既可安身立命,又可经世致用,源远流长,影响极深。” 小家夥点头。 “如果用儒家思想来治国,你认为什麽样的人最适宜当君王?” 小家夥思索了片刻,道:“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又能以仁义治国的人。” 上官澈点头,道:“按照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来说,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何为圣人?孟子曰:“圣人,人伦之至也。”指圣人应具备完美的德行,且知行完备;《庄子.逍遥游》里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指圣人应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他可以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合一,达至天人合一之境界,因而能享受到无限而绝对的平静、自由与幸福。当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可达至圣人的境界,其智慧谋略又足以治国治世时,我们可称之为具备‘内圣外王’人格的人,这种人按理说是最适合为王的。②” “老师为何说是‘按理说’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