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_第36章 朝堂解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朝堂解惑 (第3/4页)

而夏元吉自然也没有愧对三代帝王对他的信任,在户部尚书这个天下第一肥缺上干了几十年,为大明打造出了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两代几十年的繁华。

    ??面对朱棣的询问,夏元吉在认真思考了一下之後开口说道:“禀皇上,太子爷的这份建议是极为精妙的政策,通过开设新钱库的方式来获取百姓的信任,重新确立宝钞的地位,遏制如今宝钞不如纸的局面确实非常有效。

    ??只是臣忧心一件事,朝廷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约有七千五百万石,若是都换成银子也有两千多万两,若是只发行几百万两新宝钞,这如何能够满足朝廷和民间的需要呢?

    ??毕竟太子爷也说了新钱库里有多少银子才能印多少宝钞,这法子确实没错,可咱大明着实缺银子,不然也不会用宝钞取代银子了,要是宝钞的数量太少的话,百姓的日用就不足了。”

    ??作为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发了多少宝钞,而朝廷又有多少银子,如果真的只印几百万两宝钞,那连满足朝廷的运转都不够。

    ??而对於这个问题,朱高炽昨天也问过了朱瞻埈,於是他信心满满的回答道:“关於这一点,孤考虑过了,首先朝廷收上来的赋税本身是实物,这一部分其实是可以当成银子来看待的。

    ??过去朝廷其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官员的赋税还是朝廷用度,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拨给的粮食,而不是银子或者宝钞。

    ??所以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田税和军户缴纳的粮食,这一部分其实也可以算在兑换准备金的份额里用来印发宝钞,只要朝廷能够承认宝钞与粮食之间的兑换,朝廷就能发行几千万两的宝钞,而不是区区几百万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