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动物_布达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布达拉 (第22/29页)

精巧、形制秀丽,代表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按佛教密宗的说法,世上共有一千多本尊佛,坛城是本尊佛的住持之地。而每位本尊所属坛城的规格及做法都有所不同。它们的形状、颜色、细部.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坛城的中间是铜、木头和泥土架起的一个非常精细、结构繁杂的楼阁亭台模型,如同真实的建筑物那样设施齐备。在殿堂的东侧佛龛中,有上百个小塑像,据说这些都是来参加考试的人,只有一一过关,才能到达坛城的最高层,从而表明其佛学修炼亦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在时轮殿的西南角,单独供有莲花生大师的塑像。莲花生本是印度乌仗那地方(今巴基斯坦境内)人,但在藏传佛教界享有很高声望。在吐蕃时期佛教开始传人西藏之时,他应邀云游藏地,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弘扬佛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以传输佛教密宗为主,创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寺院桑耶寺,开创了藏传佛教最早期的教派--宁玛派(俗称红教).并在西藏留下大量的着连、译着和民间传说。

    前面是无量寿佛殿,无量寿佛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了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21尊度母、卓玛女神像。东边有七只慧眼的白度母,西面有两目的绿度母,南面有8世达赖宝座。四周绘有观音菩萨刹土景观和释迦牟尼“佛本生传”等佛教题材的壁画。

    在二回廊的西北端即可进入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之一法王洞(曲吉竹普)。法王洞是7世纪吐蕃时期的建筑,是一座岩洞式佛堂。建筑在布达拉山(即红山)的顶上,左右两侧配有两座小白塔,位於红山的最高点,其位置也恰好在布达拉宫的中央。

    殿堂面积不大,约30平方米,曾是吐蕃赞普松赞乾布长期居住过的殿堂,为松赞乾布的修行室。松赞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