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盗墓被直播了_第86章 武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武举 (第7/7页)

映了当时文人对武人的轻蔑:

    “武闱但以弓马技艺为主, 内场文策不论工拙也。余尝主顺天乙酉科武乡试,其策有极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盖缘夹带小本字画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誊讹错耳。又如‘国家’字应抬高一字,则凡论古今地名处,如‘国家四郊多垒’、‘社稷危亡’之类,亦无不抬头。武生自称‘生’,则应於行内稍偏,乃又将‘生人’、‘生物’、‘生机杀机’之生字,一概偏在侧边。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场已挑好‘双好’字号,则不得不取中。幸武闱无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实际上康熙注意到了科举文武分途不利於造就兼备人材的问题,他曾要求打破考试中的传统界线,允许文武生员举人交叉考试,武科举人可以改考文科进士,文科举人可以改考武科进士。

    康熙认为:“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然而,整个清代,文武交叉考试者寥寥无几。文武各成畛域而壁垒森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文人不武,武人不文,文武兼长的人材也就越来越少。

    文武分途的考试制度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材,却很难造就出允文允武的博通人材,应该说这是科举制度的弊端之一,也是清朝中後期政坛上出将入相人材日见匮乏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讲考试办法,是会试一级的,乡试、童试的考试办法与会试大致相同,只二场弓、刀、石的份量相应降低,马步射降为九发二中为合格。

    “录取名额也有所不同”

    ps:马上开学了,小夥子们,颤抖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