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十四章 回娘家 (第1/5页)
且说李翠兰,她对素绢的婚事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第二天一早她就向婆婆申请今年提前回娘家。王大娘不是控制欲强的人,对於三个儿媳,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行,每年儿媳过年前回娘家早晚有这一遭事,所以李翠兰一提她就很痛快的准备了年礼,两斤玉米面,一篮子地瓜乾。 吃过饭後,李翠花提上年礼就走了。老大媳妇儿和老二媳妇儿也没眼气,因为她们过几天回娘家的时候,婆婆会准备同样的年礼。 六七十年代,提倡过革命化春节,没年货、没爆竹、没春联,更不提倡拜年,所以闺女回娘家大都年前去,有的地方大年初一还在上工。但是农村里执行力度要小的多,除非上面安排下任务,像是挖河渠,修路啊什麽的。 不过,泥湾大队附近没有河流,也不是山里,所以这样的任务很少,一般冬天完成了农田基本建设後,就能歇一歇,过年更不会上工,和国营农场还是不一样的。虽然国家不提倡送礼,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和亲戚相处时也有自己的老理,像是王大娘一家,过年之前总是让自己的儿媳妇回一趟娘家,送二斤玉米面,一篮子红薯干什麽的,略表心意,总算没有白养姑娘一场,别的亲戚也就算了。 李翠兰的脚程一般,到娘家时已经半下午了,好在篮子里有地瓜乾,就拿那个做午饭。 李翠兰的娘家祖上是猎户,不过全面大炼钢时,小青山上成材的树已经砍得差不多了,虽然後来也补种了树苗,但是山里面的野物已经不像以前多了,而且如果不想冠上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你打到的猎物都要卖给收购站,可是收购站收猪的价格才7毛钱,收这种没有什麽rou的野鸡野兔,也不过才3毛钱,再者野物也不是时时都有的。不过就是一斤3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