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第4/4页)
??因此不少人对赵光义的态度转产生了转变:”宋太宗虽然不军事,可确实完善科举制度,将其传承至今,功在千秋!” ??这部分只依靠科举而改变命运,自然是对科举制度感情深厚。 ??诸多皇子则对科举制没有那麽大的感触,毕竟他们不需要参加科举。 ??而一旁的朱元璋则更加目标科举制的好处,虽然自己也没有参加过科举,可他也明白科举对人才的利用极高:“不管如何,宋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完善确实有助於後世朝代,增加和扩大了选拔人才的渠道,对我大明也是有相当大的作用。”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两眼放光死死地盯着神迹:赐宴、回避、锁院、糊名,他恨不得将这几些字牢牢地刻在脑中,如今的唐朝科举制度毫不夸张,真正实施的地方屈指可数。 ??而如今神迹的宣传再加上提点,这直白的科举制的规则直接稍加改变,应用在唐朝科举上,他大唐的飞黄腾达的契机不就抓住了吗! ??房玄龄显然也看出了李世民的想法,进言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怕有些困难,您可不能忘了还有那些世家们。” ??房玄龄的话也让李世民冷静了下来,确实自己过於高兴了,世家豪门至今对大唐来讲是一个阻碍,他们肆意往朝廷里安插人手,染指朝廷的商业、经济、政治可谓是大唐的一大害虫! ??可想要将其消灭也很难动用武力手段,至於分而化之,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