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章 终章 (第4/4页)
借人力,轻轻一拨,便是转向和转身时。这里,出身贫寒的少年王禹偁显然以石磨自比,他不仅内心厚重坚定、自强不息,更渴望有慧眼赏识着力,去发展美好的未来。 ??毕士安进士及第,又有很高的情cao和道德追求,读後不仅赞叹不已。这少年十六七岁竟然深明人生哲理,还有守正的道德追求,不同凡响,难得,难得!他当即决定把王禹偁留在家中,亲自教他读书做人。虽然毕士安当时只是一介八品小官,每月薪水也仅够养家。所谓;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 ??太平兴国四年(878年)秋天,24岁的王禹偁,省城解试成绩虽然名列前茅,但却没有通过殿试。他有些沮丧低落,毕士安再次鼓励、援助,这个从磨坊走出来的孩子注定与众不同,注定内心坚定。 ??他振一振年轻而不丰满的羽毛,决定勇往直前。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30岁的王禹偁终於进士及第,但因没中甲科而与状元、榜眼无缘,以乙科成绩被派往单州成武县(今山东菏泽成武县)充任主薄。官虽然小,但心可以很大,很高远。因为工作出色,王禹偁一年後就得以擢升,升任长洲(今江苏苏州)县令。有趣的是,王县令怕後老者因主薄官小事杂又受气而沮丧寂寞,情真意切地专门写了一篇官场新人工作感言,即《单州成武县主薄厅记》。王禹偁在文章中说:“君子为官不以位之高下、身之贵贱,在於坚持道义,更要有为民利民的实际行动。比如圣人孔子当年同样做过中都宰、鲁司寇之类的低级官员。”“主薄的工作虽然繁琐,但辅助县令与宰相辅助帝王的道理相通。只有深明此理,才会有公心,才会坚定地追求心中梦想。”看看,王禹偁有一颗多麽高远真诚的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