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师兄很怕死_第180章 终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终章 (第3/4页)

年(995年),走进了这个至高至上的翰林院,任翰林学士,直接为皇上秉笔服务。

    ??王禹偁,生於後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的秋天,卒於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的1001年秋天,享年48岁。祖籍澶渊,今河南的PY西,生於山东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世代务农,标标准准一个农家孩子,并且是一个以磨面为生的苦难的农家孩子。

    ??却说王禹偁跟着父母以磨面为生,因生於乱世,王禹偁的伯父、叔父离散後相继死於战乱。亲人离散的伤痛深深刺激着这个家庭,虽然社会动荡,家境贫穷,父母对王禹偁还是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咬着牙送他上私塾接受教育。王禹偁聪明又上进,一边帮父亲送面一面抓紧业余学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禹偁九岁即能诗文。

    ??天将降大任於斯人,劳其筋骨的同时,也会赏赐天大的机会。王禹偁就有这样的机会。

    ??开宝四年(971年)的一天,16岁的王禹偁像往常一样,背上磨好的面往客户家中送,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送面,自己的人生将揭开新的一页。

    ??这次送面的客户是济州团练推官毕士安(938—1005),後官至宰相。毕士安当时33岁,而立向上,性情豁达,乐善好施。他见送面的少年眉清目秀,虽是寒家子弟却彬彬有礼,就有爱惜之意,问他:“读书识字否?”禹偁答道:“读过一点。”。一番交流,王禹偁应毕士安的要求写下一首《磨诗》:“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石磨本来厚重,笨拙而默然,但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不偏不倚地承载物体并围绕磨心旋转,磨损自己,口吐美好,奉献众生,这正是厚德载物的最好象征。而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