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史_第23章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後殖民国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後殖民国家 (第6/22页)

坦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了公开战争,从此以後,紧张的关系和断断续续的冲突延续至今。1965—1966 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两国再度诉诸武力,最终好不容易才实现休战。1971 年,印度再次走向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但这一次是为了支持孟加拉从巴基斯坦分离出来的流血冲突。

    ??民族主义和不结盟在国际事务中,尼赫鲁在冷战中主张中立主义和不结盟,在 1955 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划时代的会议上,尼赫鲁有力地阐明了这一立场,在第三世界的许多地区得到了响应。虽然坚定地致力於民主制度,但尼赫鲁对西方帝国主义一直保持着敌对立场,这一立场加强了他在冷战中的中立主义。

    ??英国南亚殖民帝国分割为绝大多数人口为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和主要由印度教徒组成的印度,导致混乱的大规模移民和驱赶,人们朝各个方向穿越新的边界。在印度的阿姆利则,这些火车上坐满了 1947 年 10 月从西巴基斯坦逃出的试图前往另一印度城市的难民。(Bettmann/Corbis)

    ??尼赫鲁的继任者

    ??英迪拉·甘地1966 年,尼赫鲁的直接继任者死於任内,国大党领导人推选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就任总理。甘地这一名字来源於婚姻关系,并非由於她与印度民族主义的着名奠基人存在血缘关系。历史证明,她虽然本身是一名意志坚定的政治领导人,但是她将父亲的一些更加理想主义的原则从属於政治机会主义。与尼赫鲁相比,她更加求助於民众的支持,民众崇拜她,因为她精心宣扬根除贫困的决心。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持久的支持率,她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穆斯林教徒、锡克教徒达成交易。早已普遍存在的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