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_第134章 只要你开口,给你一个管学副大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只要你开口,给你一个管学副大臣 (第3/6页)

(三年),与之平行的是简易实业学堂(类似後世技校);

    中学堂(四年),与之平行的是中等实业学堂;

    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与之平行的是高等实业学堂;

    大学堂(三年);

    大学院(年限不定,类似於後世研究生院)

    全学程总计共20年。

    可以看出,张百熙拟定的这个学制,基本就和後世差不多了。

    当然他也是参考了此时欧美各国的教育制度。

    这个学制有几个显着特点。

    第一,注重实业教育,里面教授的内容,基本都是所谓的乾货,很实用。

    第二,保留有浓重的科举痕迹。

    因为清廷规定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的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的称号。

    所以名义上是沟通学校与科举,实际上则是科举影响着学校。

    直到1905年9月2日,清朝正式废除科举,科举取士才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的脱钩。

    目前这份《章程》还未实施,真实历史上,它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行过。

    可能就是做出来交差,给上面的人看的。

    然而,如今李奇维来了,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没错,光绪给自己所谓的密旨,其实就是提前许诺,给自己一个管学副大臣的职位。

    只要自己回国後,愿意辅助大清实行新政,则就让自己参与教育改革。

    这也是光绪仔细考虑後的结果。

    新政中关於新军、外交、官制等改革的实权油水部门,李奇维是想都不用想了,不可能轮得到他。

    而且光绪认为李奇维本来就是科学家,因此搞教育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