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原子研究与量子力学 (第4/6页)
世界的量子行为,推演到宏观世界。 1948年,费曼创立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形式,是量子力学的第三个版本。 可以说,1925年-1928年,就是量子力学的巅峰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更是发生了一场最重要的事件。 以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为首的一派,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针对量子力学,在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爆发了一场物理学史2000年以来最精彩的惊世对决。 大名鼎鼎的“上帝不掷骰子”,就是从那场会议流传出来的,为无数後人津津乐道。 在量子力学理论完全成熟後,原子结构的研究依然继续向前深入。 物理学家们在30年代发现了弱力、1947年发现了强力,这两个都是跟原子核有关的力。 并由此解释了物质发生放射性衰变的本质原理。 到了20世纪中後期,物理学家又发现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结构组成,即夸克。 在那一段时期,则是量子场论的天下,包括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电弱理论、标准模型等等。 晚年的爱因斯坦致力於大统一理论,他想统一的只是引力和电磁力。 因为当时弱力还未被承认,强力还未被发现。 真正的大统一理论,应该是统一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四大基本力。 在未来的後世,物理学家也仅仅做到电磁力和弱力统一,即电弱理论。 下一步则是尝试再统一强力,完成所谓弱化版的大统一理论。 至於统一引力,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这也是爱因斯坦失败的原因,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