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_第182章 华夏物理学发展史,未来的科学世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华夏物理学发展史,未来的科学世家 (第3/9页)

,也没有任何物理成果。

    但他依然是华夏近代着名的物理教育家,是华夏物理学发展史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真实历史上,王季烈於1873年出生,今年31岁。

    1894年,考中举人。

    1898年,他到上海江南制造局,参与译着工作。

    在此期间,他自学和钻研西方近代物理学。

    1900年,王季烈翻译了樱花国的物理学教科书,并将书名定为《物理学》。

    是他将“物理”二字选为“physics”的国文名称。

    在此之前,“physics”的国文名称一直是“格致”。

    物理一词,也并非王季烈生造的,汉语早已有之。

    《周书·明帝纪》中记载:“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物理指的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

    在这本《物理学》中,内容涉及力学、声学、热学、磁学、电学等。

    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专业名词,比如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直线运动、物质、重力、向心力、绝缘体、蓄电池等。

    这些物理学名词一直沿用到後世。

    该书由江南制造局在1901年出版,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教科书。

    接着,王季烈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物理学教学工作。

    但是在李奇维没有回来之前,王季烈的这些工作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就和徐启泰的爷爷徐寿一样。

    导致何育杰在编写他自己的《物理学》时,根本就不知道市面上还有这本书。

    而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