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名字与諡号 (第2/4页)
有人要说,这名字读起来跟那位亡了国词帝半分不差,不但听起来有损天子名誉,其中寓意更是难堪。” ??底下的朝臣终於有点动静了,相互之间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但他们心中的话却不难猜,无非是:皇帝明知如此,为何还要改这个名字呢? ??“可朕不这麽觉得!” ??小皇帝的声音陡然抬高,将皇极门广场上有些昏沉的诸位公卿,给惊地精神一振。 ??“姓名读音虽然一致,但对於人君来说,应当看其是否布施了仁德之政,而不应当纠结於一个名号;太祖与前明的朱高煦,二人同为汉王,声誉却有着云泥之别,这不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者,李唐时的魏征曾劝谏唐太宗:‘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朕以彧字为名,便能时时刻刻以那亡国之君为鉴,从而提醒自身不忘忧虑国事。 ??以这方面来看,这名字难道不好麽?” ??李云棠一面听着,一面瞟了一眼珠帘之後的懿安太后,瞧见她面色由轻松变得有些不虞,洁白的贝齿轻轻地啮着红润的下唇,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这副说辞,就是他给予小皇帝的应对之策! ??首先,拿太祖与朱高煦举例,说明相同的名号,并不会导致相同的结局,事当在人为; ??其次,拖上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借古之诤臣的劝谏拔高此名的立意,说明即使这个名字有负面影响,但它也会对皇帝产生正面的劝诫,两相权较,利大於弊; ??通俗点说就是:这波改名,皇帝其实是在大气层! ??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小皇帝自己安然接受此名後,这名字看起来跟懿安太后乾系便大大减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