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106功过相抵? (第1/4页)
??第106章 106功过相抵? ??随着倭寇重新退回大海之上,嘉靖三十一年四月起,劫掠浙江各府的倭患算是暂时平息了。 ??而在北京城里,那位至尊,也因此事大发雷霆後,大明朝廷的办事效率终於有了些许起色。 ??“你们再琢磨琢磨,要是没有纰漏,那我们就这麽报上去。” ??位於北京紫荆城东面的文渊阁内,严嵩、吕本和新晋阁臣徐阶坐在上首,六部尚书居於下正在商量政务。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但之後在胡惟庸案後,朱元璋罢中书省和宰相,权利回归六部。 ??之後,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为其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而之後在朱棣登基称帝後,一开始也是殚精竭虑,但屡次北征让他感觉难以总揽政事,於是内阁制度应运而生。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个时候的内阁,还仅仅充当朱棣秘书的角色。 ??又是数位皇帝後,内阁权势才逐渐坐大。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不过在宣宗时,皇帝批红成了象征,他直接把权利下方到了司礼监,由此有了内、外庭分治的说法。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