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营啸哗变之2 (第8/9页)
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渐渐的凌珑就沉浸在诗书里,耳边在也无嘶喊尖叫惨叫声了,三字经的通篇背诵,让自己不禁开始对人生思考起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般争论千古之话题。虽然上辈子只是将其背诵下来,但它背诵的内容,却丝毫没有理解。 现在想一想,《三字经》,脍炙人口。古人称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它用了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所以古人说:“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意思是说若能将《三字经》的每一句都读懂讲通,那麽对国学中的经学、史学、子学就已经融会贯通了。 《三字经》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拚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於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 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做人和为学的关系,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第二部分讲一个人应该了解的道德、自然、社会、人生基本常识,从“为人子,方少时”到“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讲读书治学的次第,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第四部分讲中华历史的沿革,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第五部分以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