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剥了壳的鸡蛋 (第2/4页)
送到县上当学徒,如今在县城最大的一家酒肆当酒博士,也就是卖酒的小二。自幼和刘阿婆的堂侄女小安氏定亲,别看是近亲结婚,不过二十出头,就已是三个儿子的父亲了。一个四岁大的长子青海,以及一对才两岁的双胞胎,大的叫青河,小的是青江。三个儿子把海、河、江占满了,估计再生儿子就只能叫青溪了。 这安氏一连生了三个儿子,还是刘阿婆的娘家人,在刘家自是得意。可以说,三房一家五口人,都是刘阿婆偏宠的对象。这会儿,三叔三婶就坐在两端,中间从左到右坐着三个儿子。 与三房对桌而坐的,是大房一家。 大伯刘万里,在这个家里更是地位超群,吃穿用度都是独一份的,就连被刘阿婆疼进心窝里的三叔也比不上。虽然大伯都早已过而立之年,却至今连县试都没过,还是一个白身,可架不住他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被刘家老两口认为是光宗耀祖的希望。而且现在也流传着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土。”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中明经太老了,五十岁考中进士已经算是年轻了。 有这种说法,源於大齐科举与後世十分不同,像天朝明清时的“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甚至秀才科,更是因为太难,在大齐开国之初有年连一人都没能考过,便逐渐被废除了。是以,大齐科举,唯有进士、明经二途。明经科内容较浅,容易考中,当然未来前途就一般了。进士科则反之。这就好比现代重本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明经科就是三流大学,而进士科就是985、211。 大伯一七尺男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