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1/2页)
??北有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宋太祖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後北”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乾弱支” ??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赵匡胤重新规划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使其相互平行,另设御史台等机构。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待制等,不是职务。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根据实际情况,赵匡胤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在地方上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宋朝建立後,赵匡胤将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 ??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 ??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 ??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赵匡胤为引进人才,设翰林学士若乾人,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包括宰相的任命、对外的国书等。翰林学士还侍从皇帝“备顾问”,可以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