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28册)出版精校版_第129章 水火之争让个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 水火之争让个道 (第16/31页)

一直望向南边的那座红烛镇。作为山岳神只,观看辖境版图,这点路程,清晰可见,只要他愿意,红烛镇的水神庙,甚至是街上每位行人,皆可纤毫毕现。如今随着龙泉郡的兴盛,作为绣花江、玉液江和冲澹江的三江汇流之地,本就是一处水运枢纽的红烛镇愈发繁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这曾是古蜀国流传下来的诗歌残篇,後来成为红烛镇那边的乡谣,无论老幼,所有船家女都爱吟唱这首歌谣。

    ??虽然他如今已经是大骊北岳正神,可是红烛镇敷水湾那边所有船户的“贱籍”,依旧无法更改,除了那位已经身在长春宫修行的女子。

    ??魏檗看护着敷水湾五大姓氏那麽多年,可是飞黄腾达之後,甚至从来没有跟大骊开口求情的意思。世世代代,这麽多年了,当年神水国那五姓的後裔,始终无法摆脱贱籍,被“不可上岸”的铁律,钉死在敷水湾内。

    ??魏檗成为大骊山岳正神之後,做了不少大事情,但是像更换敷水湾船户版籍,且不说最终成与不成,不过是与大骊户部和京城教坊司两处衙门打声招呼的小事情,结果好坏,无非是看礼部尚书和国师崔瀺点不点头,可是魏檗偏偏没有开这个口。

    ??魏檗沉默许久,笑道:“陈平安,说过了豪言壮语,咱们是不是该聊点庶务了?”

    ??先前魏檗去落魄山的山门迎接陈平安,两人登山时的闲聊,是名副其实的闲聊,因为落魄山有一座山神庙坐镇,明摆着是一颗大骊朝廷的钉子,而且大骊宋氏也根本没有任何遮掩,这就是一种无言的姿态,若是魏檗隔绝出一座小天地,难免会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以山巅那位宋山神生是忠臣、死为英灵的刚直秉性,必然会将此记录在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