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天下第一人 (第24/54页)
冬说如何才能通过考评,只让茅小冬等待消息,茅小冬只能让李宝瓶在内的三十多位读书种子,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茅小冬其实有些愧疚,因为能否晋升七十二书院之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山主学问之高低、深浅。 ??以前师兄齐静春在世时,山崖书院要获此殊荣,茅小冬半点不觉得困难,等到他来当家做主,就倍感无力。既然重返文庙书院,自己这个山主靠不住,照理说就只能靠学生了,可是在生源一事上,无论是大骊京城的山崖书院,还是搬迁至大隋的山崖书院,其实一直都争不过观湖书院。搬迁之前,山崖书院与观湖书院都属於七十二书院之一,但是东宝瓶洲第一等的读书种子,还是喜欢先去观湖书院碰碰运气,若是无法通过,才退而求其次,去往当时的大骊山崖书院。其实关於此事,连同茅小冬几位副山主和大骊先帝在内,都颇有怨言,唯独齐师兄始终随意且从容,不管书院来什麽样的士子学生,让夫子先生们只管用心教一样的学问。 ??在齐静春担任山主之时,山崖书院每年都会从地方州郡、县学选取一拨寒族子弟,哪怕这些人的学问底子极差,书院依旧年年收取,齐静春会亲自为他们传授学问。所以东宝瓶洲许多天资聪颖、家世极好的拔尖读书种子,之所以不太愿意来山崖书院求学,很大程度上也和不愿与这拨寒庶学生同窗为伍有关。 ??茅小冬记得很清楚,大骊先帝曾经莅临书院,对师兄有过暗示,表示大骊京学愿意收纳这拨寒族士子,保证不会亏待、耽误这些读书人,不但如此,大骊官场还一定专门为他们开辟出一条顺遂仕途,齐先生和书院就不用劳心了,以齐先生的学问,大可以拣选书院最好的读书种子。 ??师兄直接笑言一句,大骊宋氏就算要忘本,也太早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