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真忠烈之士 (第1/4页)
??第113章 真忠烈之士 ??李晔闻韩建奏报,归义军遣使已到长安,大喜。 ??後世对归义军的史料有限,其中一部分就是敦煌石窟记载。 ??其中记载着归义军,在河西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无不让皇帝陛下心驰神往。 ??也对归义军最後的余晖,和没落,怅然叹息。 ??从张议潮离开沙州,张淮深接掌归义军开始,河西的局势便江河日下。 ??可笑的是,归义军的毁灭,却是从当时的唐昭宗,授张淮深节度使旌节开始。 ??昭宗皇帝不光授张淮深归义军节度使,还同时封了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为归义军治所沙州的刺史。 ??而当上沙州刺史的张淮鼎,却心怀不轨,暗中勾结自己的妹夫,时任瓜州刺史的索勳,悍然发动兵变,将张淮深全家杀死,自认归义军节度使留後。 ??历史是证明了,张议潮、张议谭,甚至接任的张淮深,对大唐朝廷的忠心。 ??可从後面的发展来看,又有谁能肯定,当时的朝廷对归义军的猜忌,是没有道理呢? ??李晔收拾思绪,作为皇帝这个位置,肯定不会允许,一支不受朝廷控制的强大军队。 ??更不会把军队的忠诚,寄托在某个将领,是否忠诚上面。 ??但相比整个河西而言,把风险控制在最小,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划分行政区的事暂且搁置,李晔召众宰商议归义军之事。 ??“瓜、沙诸州观察使张淮深所领归义军及上下,虽孤悬塞外,但向大唐之心不改,朕犹感张公议潮、议谭兄弟拳拳忠孝之心,感归义军之艰难,今日之事,诸公以为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