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拜师王通 (第3/4页)
赋基础在这里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实有些浪费,为此,为父决定为你挑个好夫子,让其专门为你授课,你可同意?“回程的路上,长孙晟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征求闺女的意见,至於辅机,陛下把朝堂都搬到洛阳来了,国子监马上就要开起来,他自然是继续去国子监读书,玄同还不满六岁,先在家里接受启蒙即可,等满七岁周岁再去国子监不迟。 “二娘没有意见,一切凭父亲定夺即可。“长孙姑娘听得十分感动,忙接口道,长孙晟得了女儿的许可, 回到家後便四处帮她寻访合适的夫子,长孙晟知道自己闺女聪慧过人,与一般人家的小娘子不太一样,有心帮她找个真正有学问,品行又出众的好夫子。 只不过真正的好夫子不管在什麽年代都不大好找,一晃两个月时间就过去了,长孙晟一直未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人,两月後的某日,舅兄高士廉突然来找他,说山西名儒王通历游到了洛阳,可能会在洛阳住上一年半载,让他将家里的几个孩子带过去,看能否入王大儒的眼。 长孙晟自然知道王通,此人年纪不大,一身学问却称得学究天人,开皇三年,年仅二十岁的王通历游来到长字,初见文帝,便向文帝献凑太平十二策,震惊朝野,文帝大喜之下立即对其许以重任,後因王性格不羁,不适应官场, 不过为官数年便弃官回乡,在家乡的白牛溪正式开堂授课,到了开皇末年,王通的大名已传向无数州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