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青山书院 (第2/4页)
??监中常职教谕、祭酒、司业、监丞等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国子监对儒学的分科设院为天下定制,是大周科举培养选拔士人的范版。 ??甚至历届科举取士,国子监中许多常职官员直接就是担任职司的考官、监官。 ??所以读书人想在科举一途搏一个出身,进国子监读书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单以治学成就一项,国子监却不如民办的青山书院。 ??这和两者之间办学的宗旨不同相关。 ??国子监兴办是为国养士取材。 ??而青山学院自六十年前成立之初,便立下揽圣人事,修先贤学的学人宏愿,而不固守科举一隅。 ??大周立国以来,凡是留名史书的鸿儒名士,几乎都曾在青山书院中聚徒讲学。 ??学风鼎盛,天下无出其右。 ??青山书院还有一项举措,更是国子监难比拟的。 ??青山书院入院子弟不分出身寒贵,只重自身才学禀赋,经过考核或举荐入院。 ??而国子监对寒门子弟门槛就有些高了,且国子监中又专设荫监生。 ??这是朝廷为笼络勳贵世家而设的余荫,勳贵每代可余荫一人,称为荫监生。 ??荫监生满了入学年限,经岁考合格,便能跨过童试,直接进入乡试。 ??这对於无法入国子监的寒门子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科举起跑线。 ??在加上国子监後来又衍生出贡监、官监、例监等各种名目,更是压缩的寒门子弟上进的途径。 ??两相比较之下,青山书院更显有教无类,学道无疆的宽宏风范,被天下读书人敬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