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_第22章 一文成名天下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一文成名天下知 (第4/5页)

  ??一边啃着一个冷馒头,一边阅读着苏良的《驳条陈十事书》。

    ??“不愧与我王介甫为同科进士,景明兄真乃国之栋梁,改革变法,不可先行吏治,若让我来主持,必然从民间财赋入手!”

    ??其语气笃定,形象虽邋遢,但听其说话,便知不是普通人。

    ??他不是别人。

    ??正是与苏良位列同一进士榜的王安石。此刻的他,正在鄞县当知县。

    ??……

    ??与此同时。

    ??在眉州眉山的一座宅院内。

    ??一名中年儒士将两份《驳条陈十事书》分别放在两个孩童的面前,手拿戒尺。

    ??“轼儿、辙儿、你们今日的功课便是背诵并默写此文,为父晚上来检查进度,切记,一字不可拉,即使不懂,也要记在脑子里!”

    ??小苏轼和小苏辙翻看着这篇近九千字的长篇大论,不由得都郁闷地撅起嘴巴。

    ??兄弟二人默默记下了一个名字:苏良。

    ??……

    ??很快,赵祯便收到了范仲淹和富弼的请辞书。

    ??赵祯就坡下驴。

    ??免去范仲淹参知政事之职,命其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免去富弼的枢密副使之职,命其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二人皆有兴邦安国之才。

    ??与其让他们在朝堂内斗,还不如放在边境发光发热。

    ??……

    ??这几日。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