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史(全五卷)_第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汉族风俗史(第一卷):导论先 (第4/10页)

庶子也。不言庶子云支子者,若言庶子,妾子之称。言谓妾子得後人,(嫡)妻第二已下子不得後人,是以变庶言支。支者,取支条之意,不限妾子而已。”周俗支子又俗称“别子”。《礼记·大传》云:“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孔颖达疏:“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诸侯之适子适孙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先君,故云别子。”

    ??庶子,即非正妻所生之子,即庶出之子;有时称谓范围较大,包括嫡长子以外的其余嫡子,即包括支子。《说文解字》:“庶,屋下众也。”庶即“众多”之意,庶子即诸子。庶子一般较嫡子为多,较嫡长子更多,故名。《礼记·内则》:“适(嫡)子、庶子,见於外寝。”郑玄注:“此适(嫡)子谓世子弟也;庶子,妾子也。”

    ??众子,即嫡长子以外的余子,与别子、支子大同。周俗不专指妾子,比庶子的范围大。《仪礼·丧服》云:“为众子。”郑玄注:“众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女子在室亦如之。”

    ??世子,即太子,为诸侯之嫡子。《礼记·曲礼下》云:“不敢与世子同名。”郑玄注:“世或为大。”孔颖达疏:“世子谓诸侯之适(嫡)子也。诸侯之臣为其子作名,不得与君适(嫡)子名同也。”

    ??公子,即公之子,指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例如桓公即位前称公子小白,晋文公即位前称公子重耳;战国时期有着名的四公子,即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周俗诸侯之女也可称公子。

    ??6“亲者,属也”

    ??先秦之时汉族先民家族的亲属关系延伸广,称呼分得细,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繁杂的亲属体系,这就是:

    ??父之父为祖父,古称王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