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既是天策,也是唯一! (第3/4页)
必然的。 朝夕不保,生计都是大问题的情况下,哪还有精力去研究学问。 若非还有着江汉赵复等南儒有意的北传理学,北方眼下的文化只会更加衰败。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後,明显察觉到了这点。 故多次颁‘四书五经’给北方,并多次命吏部迁南方学官北上,还特意颁布了南北一致的《大诰》。 只是效果甚微。 朱元璋看出南方文化太强,北方久经战乱,文脉不昌,刻意停了科举十年,让北方恢复。 但夏之白知道,这个所谓恢复太片面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北方经过长期战争破坏,生产水平远低於南方,在这种情况上,就算朝廷给予再多扶持,想在教育跟文化上追赶上南方,也几乎不可能。 再则。 明初其实是个南人政权。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以南方为基础的,特别是大多数官僚都出身江南,这些官员无疑会更加注重南地的地方利益。 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後,已经在有意压制南人了,但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想真正达到南北均衡,最终还得落在发展北方经济上。 夏之白深吸口气,肃然道:“我等现已为举人,也几乎都会为大明官员,既为官员,自当以天下为己任。” “若是科举往後只有长江以南的南人,而无长江以北的北人,那岂非意味着大明只有半壁江山。” “陛下当年起兵时,喊的口号便是驱逐鞑辱,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恢复中华,难道恢复的只是长江以南,而不包括长江以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