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9.第149章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第4/6页)
始,就一直在天下风行。” “元代轻‘民’而重‘士’,在蒙古人的治理下,士大夫、地主、豪强,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对底层各家压迫剥削。” “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 “不会情愿改变的。” “至於底层百姓,同样没多少动力。” “过去天下,久经战乱,百姓厌战很强烈,再在这种时候挑起战乱,是很难得到百姓认可。” “二来,经过这百余年的不断打压,百姓的忍耐性很高,如今的生活比过去好上不少,虽然依旧困苦,但勉强还是能活得下去,他们能够忍受,也能够接受,又为什麽还要去跟你一起造反?” “若是蒙古大军依旧强盛。” “中原有倾覆之危,而百姓又民不聊生。” “在这种内外条件都满足的时候,造反才是第一选择,不然只是徒增一些杀伐罢了。” “就算造反了,想要培养想要的人,也很是艰难,要面对各种利益权衡,各种变节、背叛只怕不会少,他们参与造反,就是为了日後作威作福的,又岂会甘愿造反下来,自己还跟以前一样?” “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不能企图通过讲几次话,说一些大道理,或者是夸大一下东西,就把天下人数十年形成的思想意识给彻底改变过来。” “这是不现实的。” “也做不到。” “再一点,百姓凭什麽信我?” “我夏之白有什麽是值得百姓相信的?” 夏之白心如明镜。 造反自大明建立那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