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1章 ,风险投资与利益给足 (第4/10页)
,只要研发成功了,民间书信的收入可以给投资者分红,一直持续30年。 这种光报徐帆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因为从他了解的信息来看,好像历史上没有这东西,而且缺陷却是非常明显,第一就是投入非常高,光长安到洛阳的一线,光报的建设费用就高达十几亿钱,关键是日常维护人员也非常多,能不能回本都是个未知之数。而且适用范围也非常窄,天气不好就容易断信号。 但其优势也非常明显,弄好了,传递信息就非常快,从长安传递信息到渔阳也花不了一天时间。对这种前途未卜的项目,徐凡乾脆交给市场,希望找几个冤大头来投球。 胡亥看到这项目也大为工匠的脑洞震惊,这要建设好了,他可以直接在会稽郡和长安通信,这对他这种业务遍布整个大汉的商贾来说太有用了,於是他果断投了100万钱,支持光报的研究。 後面胡亥还大大小小投了几十个,花费了上千万钱,这些都是他看到的比较有前景的项目,只要成功,一个利润翻个几十倍都不成问题。 如果像胡亥这样的有钱作坊主投资的行为,就是整个蒸汽博览会的基调。以蒯彻为首的作坊主,胡亥为首的金融资本家,只要看好的项目就投一些钱入场,他们都有广撒网,多捕鱼的想法,只要有一家投资的作坊起来了,他们就可以回本,和投入的成本也不算高,从十几万钱到几十万钱都不到,这点钱他们还是可以拿出来的,但只要是这样的小作坊发展起来,回报就是极其丰厚。 现在的大汉有点像後世的希望国,乘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东风,整个大汉各种发明层出不穷,不少工匠只是缺少一些钱财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发明到底有没有市场谁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