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6章 ,失败的劝说与产业转移 (第3/7页)
率给我提示起来,不要像大爷一样什麽都推脱,现在来我们高陵县建作坊的人都是大爷,是我们要请的人家建作坊在高陵,而不是人家要讨好我们在本地建纺织作坊。 ??人家有什麽麻烦,我等应该给他们解决好,而不是自己当大爷,来什麽吃拿卡要,把人气走了,人家就到别的县去见作坊,少了一个作坊,我高陵县要少多少税金,百姓要少多少工作岗位。 ??要真有这样没有大局观的汉吏,某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你们一个个要有忧患意识,这两年是我们高陵一线发展的转折时期,发展好了,我们高陵县小长安的名头就名副其实,朝廷是非常重视有治理能力的汉吏的,政绩好,我等的仕途自然就畅通。 ??长安城的纺织厂也是有数,等他们撤完了,像这样天上掉钱的事情就没有了,今天我们努力多留下一家作坊,年底就可以多几百奖金,说不定大汉月报还有我等名字。” ??“诺!”所有高陵县汉吏道。 ??虽然有不少人不认可卓虹的话,但现在的确是天上掉馅饼的时期。 ??《均富贵法令》长安城执行的最严格,现在工匠的收入普遍比法令颁布之前增加了五成,要知道长安城的俸禄本就是整个大汉最高,再增加5成,随便是最普通的纺织女工俸禄都超过了1200钱,高技术的大匠收入增长的更是夸张,他们以技术分红,几万十几万者比比皆是,月入过万终於可以算进统计数据当中,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据,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说明大汉正在形成一个金领行业。长安城的财富终於增加了几分向下流动的趋势。 ??这种趋势对普通的工匠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