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 下一个时代的人才 (第12/13页)
纱工的经验,相较於原本的浸没法,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利处,就是品相会大大提升,弊端,则是需要依靠人工。 ??朱雄英倒不是反对在工厂里大量使用人工,他反对的是,使用低效的人工。 ??因为既然是生产产品,那麽肯定有些事情,是机器完成不了的,这个不奇怪,哪怕是在现代,很多高科技产品,甚至是火箭、卫星,上面的很多工艺,还是需要人工,而且是高度专业的技术工人来完成的。 ??所以,朱雄英的观点就是,能够用其他动力或者标准来代替人工的,那就尽量去代替,不要堆人数,但是如果确实有一些工艺,需要高水平的工人,那就用高水平工人,不必为了强行流水制造而降低核心竞争力。 ??参观完工厂,朱雄英的心里也有了计较。 ??工业革命被视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是指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从而造成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机器普遍用於生产又首先出现於纺织业,所以一般都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端。 ??而英国的水力纺纱机,主要纺的,就是棉花。 ??这里面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先是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方定型并推广,随後英国人又将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与“珍妮”纺纱机加以改进并结合,於1779年发明出更优良的改良水力纺纱机——“骡机”,自此以後英国纺织业便在大机器生产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部门。 ??而朱雄英是特意看过相关资料的,“骡机”继承了珍妮纺纱机交替踏板的技术和水力纺纱机不用人手的特点,使纺纱从此脱离手工成为机器化生产,而英国人的水力纺纱机的原理,跟现在大明的水转大纺车区别不大,主要解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