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 下一个时代的人才 (第10/13页)
??而在现在的江南地区,从元朝时期的黄道婆开始,轧棉和制纱两个步骤就已经全部实现了机器生产,广泛应用曲柄传动的竹木制轧车和脚踏纺车已经普及,而朱雄英想要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也是制纱这个步骤的机器改进,毕竟如果只是堆数量,让一堆纺织女工在工厂里踩脚踏纺车,实在是太特麽的落後了. ??江南地区,三锭、五锭这两种规格的脚踏纺车是主流。 ??很快,技术人员就把三锭脚踏纺车和五锭脚踏纺车拿了出来,并且给朱雄英展示纺棉过程。 ??看完现在水转大纺车的纺麻过程,以及三锭脚踏纺车和五锭脚踏纺车的纺棉过程後,朱雄英并没有马上说什麽,而是说道。 ??“再去看看织机。” ??“纺织”二字,既然有了纺,自然也有织, ??织造步骤的核心机器就是织机,而踏板织机在宋元时期即已经基本定型,有双蹑单综机、单蹑单综机、双蹑双综机等几种形制,踏板织机最重要的技术贡献在於对张力补偿原理的应用,织工以坐式用腰部和腿部力量控制织机,大大降低了织造过程对於体力和力量的要求,因而踏板织机在江南地区高度普及,妇女,甚至是未成年的小女孩,都能够在家里轻松使用织机。 ??而织棉的过程,这个就暂时还无法用水力机器来替代的,这活跟处理纤维还不一样。 ??而且,出现於唐代的大花楼织机就能够贮存提花信息,是华夏古代纺织业的至高成就,也是西方提花工艺的分水岭贾卡提花机的蓝本,而在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同样普遍使用脚踏织机,但其技术路径源自对埃及织机的本土化改造,到了後期才有更先进的,英国人的玩意其实相当落後,其绷直经线的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